有萌自远方来:熊猫“外交官”出国记
《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欢迎广大读者转发至朋友圈。
作为在美国境内出生并存活下来的首对大熊猫双胞胎,“美轮”和“美奂”于2016年11月5日上午10时离开美国,将入驻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1999年,“美轮”和“美奂”的父母“伦伦”和“洋洋”由成都大熊猫基地通过“合作研究”来到美国亚特兰大动物园,开始旅美生活并于2013年7月15日生下这对雌性双胞胎。根据中美双方熊猫租赁协议的规定,租给外方的熊猫如果在国外生育,那么在国外出生的熊猫应在4岁左右回到中国。
这种在动物园里人见人爱的明星,表面看上去每天除了睡觉、吃竹子和卖萌之外,几乎无所事事。其实不然,别具特色,有亲和力的熊猫天生就是代表中国的最佳“外交官”,曾经为发展中外友好关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01年1月6日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国家动物园,时任总统克林顿与定居在此的中国大熊猫“美香”和“添添”合影
“我宁愿拿自己的儿子来代替”
大熊猫唯中国独有,数量稀少,在古代就曾作为国礼承担着传递感情的重要作用。大熊猫作为外交礼物始于唐朝。据日本《皇家年鉴》记载,武则天于公元685年曾经送给天武天皇两只白熊和70张毛皮作为国礼。据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教授、著名大熊猫研究专家胡锦矗考证,这两只白熊就是熊猫。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熊猫外交。
西方人最初听说到大熊猫是通过法国传教士阿尔曼·戴维,戴维是最早研究中国野生动物的西方人。1869年,他远涉重洋,将一只熊猫标本作为礼物,送给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从20世纪初开始,不断有西方探险者深入中国四川、西藏地区寻捕大熊猫,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两个儿子克里姆特·罗斯福和小西奥多·罗斯福。在他们后来的回忆录《追踪大熊猫》中记述道:“我们同时对渐行渐远的熊猫背影开枪,两枪都命中。⋯⋯我们再次开枪,它应声而倒,但又爬起身,跑进浓密的竹林⋯⋯”小罗斯福在这次探险中,射死了一只雌性大熊猫。这只大熊猫被做成标本,现在还陈列在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
1936年12月,美国纽约的一位女服装设计师露丝·哈克纳斯(Ruth Harkness)将第一只熊猫幼崽带到了美国。露丝的丈夫威廉·哈克纳斯是一位动物学者和探险家,新婚刚两个星期,就为寻找大熊猫而奔赴中国,结果还没有进入大熊猫的产区,便突然病死在上海。留在纽约的露丝听到噩耗后,决定继承丈夫的遗志,到中国去寻找大熊猫。她雇用了一个在美国出生的中国猎人杨昆廷,于1936年9月进入四川汶川的高山地带。在11月9日,他们找到了一只熊猫幼崽。当时这只小崽不到3磅重,出生也就十多天,还没有睁开眼睛。他们以为这只幼崽是雌的,就用杨昆廷妻子的名字为它取名“苏琳”。露丝带着苏琳迅速返回成都,乘飞机直奔上海。在朋友的帮助下,露丝仅以2美元的“贿赂”,登上了美轮“麦金莱总统号”。她提着一只柳条编织的大筐,在海关登记表上写着:“随身携带哈叭狗一只。”就这样混出了中国。
1936年,上海,露丝·哈克纳斯在皇宫饭店给大熊猫苏琳喂食,这只熊猫被带到美国,落户芝加哥动物园
获得熊猫的芝加哥动物园观众络绎不绝,熊猫也出现在商业广告中,成为延续今日的熊猫热开端。人们从各处赶来一睹大熊猫的风采,参观者最多的时候一天可达4万多人。参观者当中不乏社会名流,甚至著名的盲人作家海伦·凯勒也亲自前往动物园摸了摸苏琳。曾经在苏琳的家乡杀害一只大熊猫的小西奥多·罗斯福也带着儿子昆丁来到芝加哥动物园,在看到苏琳后,他动情地说:“如果把这个小家伙当作我枪下的纪念品,那我宁愿拿自己的儿子来代替。”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远征中国西部项目负责人赛奇则完全被苏琳征服,他甚至许下誓言:“我这一生将再也不会射杀一只大熊猫了。”
虽然以此为界限,欧美人对于熊猫的热情一下高涨起来,但国民政府于20年代30年代后期采取了禁捕禁运措施,在1939年11月一只熊猫运往芝加哥后,外国人便不能自由地将熊猫带出中国了。
“她曾为那么多心灵带来快乐”
1938年,英国的伦敦动物园也迎来了大熊猫,而且不止一只。在那个动物保护观念仍未形成的年代,这些熊猫被捕获并数次倒卖,最终落到美国银行家弗洛伊德·丹吉尔·史密斯手中。史密斯常年出没在四川和西康交界一带,先后收购了十余只活体大熊猫,但有一半左右没等上路便不幸夭折。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正常的沿长江而下到上海的方案无法实施,只能通过陆路,经四川到贵州、广西、广东,几经辗转来到香港。据史密斯回忆,这条路匪患猖獗,路途颠簸,大熊猫被装进笼子用卡车运送,其中一辆卡车在中途翻车,2只大熊猫临时逃脱。到香港装船时,他发现又有1只大熊猫夭折。幸存的5只大熊猫被装上一艘货轮的甲板,经过1个月的艰难航程,在1938年平安夜的暴风雪中,终于抵达伦敦。遗憾的是一只名叫“奶奶(Grandma)”的大熊猫不幸罹患肺炎,两周后便病逝了。剩下的4只大熊猫,一只叫乐乐(Happy),被一个德国动物贩子买走,辗转于德国的各大动物园,最后又卖到了美国;其余三只熊猫的名字分别是格鲁贝(Grumpy)、杜贝(Dopey) 和贝贝(Baby),被史密斯卖给了伦敦动物园,三只大熊猫被工作人员重新取名为“唐”“宋”和“明”。1939年12月18日,宋因病去世,次年4月23日,唐也不幸病逝,动物园里孤零零地留下了年纪最小的明。
1939年,二战爆发,明的出现为英国注入了一丝难得的轻松与欢快。当时旅居伦敦的中国作家、艺术家蒋彝曾去伦敦动物园,看到英国民众在大熊猫馆外排起一长队,都在期待着与大熊猫明亲密接触。蒋彝随后创作了插图童话《明的故事》和《金宝和大熊猫》两本书。英国著名摄影家伯特·哈迪拍摄了一张照片,大熊猫明似乎在摆弄三脚架,为摄影师的幼子迈克拍照,这张摆拍照片使大熊猫的形象很快就萌遍全球。
1939 年伦敦动物园的熊猫“明”正在为摄影师伯特·哈迪(Bert Hardy)的儿子迈克·哈迪拍照
1940年到1941年,德国对伦敦等16座英国城市进行狂轰滥炸,4万多名市民死亡。大熊猫明被转移到英国东部的惠普斯奈德动物园,但仍被经常带回伦敦“会会朋友”。不幸的是,她没有见到胜利的那一天,1944年圣诞节后的一天,就病因不明地离去了。她的去世引发了全英国的哀悼,《泰晤士报》专门发了“讣文”:“她曾为那么多心灵带来快乐,它若有知,一定也走得快快乐乐。即便战火纷飞,她的离去依然值得我们铭记。”
抗战时期的“熊猫外交”
熊猫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还做出过突出贡献。中国的全面抗战爆发后,美国的一个民间团体——救济中国难民联合委员会,在美国发起广泛的救济中国难民运动,给予了中国诸如医疗器械、药品、食品及现金等援助。为感谢该委员会对中国受难同胞的此种情谊,负责战时中国难民特别是儿童救济工作的宋蔼龄、宋美龄两姐妹,决定回赠该委员会一件礼品,就在此时,姐妹二人从收音机里听到一则有关美国的报道,说的是美国纽约布朗克斯动物园死去了一只美国仅有的名叫“本度拉”(Pandora)的中国熊猫,美国人民为之悲痛,美国舆论也为此专门发表悼念文章。
于是,宋美龄一面通过外交途径向美方传达这项决定,一面积极寻觅合适的熊猫。美方得知中国将赠送熊猫的消息后,十分兴奋。1941年9月23日,美国动物学协会决定派会长约翰·蒂文飞往重庆,代表布朗克斯动物园接收。
1941年11月9日,宋氏两姐妹代表国民政府,在广播大厦主持隆重仪式,宣布以熊猫为国礼赠送美国,赋予熊猫亲善大使的国民外交意涵。美国驻华大使高思代表美方出席赠送典礼。中央广播电台、国际广播电台、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同时播出赠送仪式实况。
抗战时期,为感谢美国人民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宋氏姐妹送给纽约布朗克斯动物园两只大熊猫。图为游客正在动物园观看这两只大熊猫
11月14日下午3时,美国专使蒂文携带着宋氏姐妹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赠送的一对熊猫,搭乘中国航空公司的班机飞离重庆,于当天晚上抵达香港。两天之后的16日,又离港飞往菲律宾的马尼拉,然后搭轮船于12月30日抵达纽约。据当时新闻称:这两只熊猫虽经过三万余英里的长途旅程,但并未受战事影响,仍活泼如初。据报道,它们被安置在纽约市立布朗克斯动物园一处花费15000美元的新家,并被断绝竹笋,改喂食婴儿麦片、橘子汁、牛奶、蜂蜜、生蛋。
就在运送熊猫的途中,珍珠港事件爆发。炮弹与熊猫,形成极鲜明的对比。在1942年1月5日出刊的《时代》杂志,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为年度封面人物。而在该期《自然科学》专栏则以Conveyed Panda(护送熊猫)为题,介绍这一对熊猫。此时距珍珠港事件发生不过一个月,透过熊猫可爱的形象,让美国人更了解中国的抗战,同情中国人民处境,进而乐意伸出友谊之手。
生来坎坷的熊猫“姬姬”
新中国向国外输送大熊猫,始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家于1955年在四川宝新县考察时捕获3只大熊猫,并把它们送到北京动物园。1957年5月,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参观北京动物园时,被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吸引住了。1957年正值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于是,这其中的两支“平平”和“碛碛”就作为国礼送给苏联。因为那时的科研水平无法对幼体大熊猫进行准确的性别判断,它们在苏联生活了半年后,因怀疑都是雄性,碛碛被送回,1959年,另一只熊猫“安安”作为“平平”的配偶送到苏联。然而,后来才发现安安并非雌性,碛碛才是。碛碛被送回北京动物园后,改名为“姬姬”。
姬姬的命运可谓生来坎坷,从苏联回国后,差一点又去了美国。1958年年初,芝加哥动物协会找到奥地利动物商人海尼·德默(Heini Demmer),想从中国得到一只大熊猫,为此他们愿意以25000美元的高价购买。德默将他和妻子从肯尼亚带来的3只长颈鹿、2头犀牛、2头河马、2匹斑马送给北京动物园,北京动物园让他从3只大熊猫中选择一只作为回赠,最后他选中了被苏联返还的姬姬。
然而,尽管芝加哥动物协会已经与海尼·德默谈好了价钱,但因为姬姬的“共产主义背景”,华盛顿政府禁止姬姬入境。遭遇挫败的德默,又找到中情局局长艾伦·杜勒斯,希望后者从中斡旋,说服美国财政部网开一面。当时美国有多个动物园都试图让这只大熊猫落户自家。艾伦·杜勒斯让他的助手们着手考虑熊猫问题,但艾伦·杜勒斯的哥哥约翰·福斯特·杜勒斯,当时正任国务卿,对中国持强硬立场,对此断然拒绝。美国政府对大熊猫来美有着政治上的考量。美国媒体对此非常不满,《纽约时报》就称,熊猫之所以“被拒绝入境,是因为它来自共产主义中国。尽管美国重要的动物园请求网开一面,但是美国国务院依然认为如果让这只年轻的熊猫——动物爱好者和玩具厂家的最爱——进入美国,将违反禁止与共产主义中国贸易的法律”。
无法入境美国,德默只好带着姬姬展开了欧洲之旅,姬姬先后在苏联莫斯科动物园、德国法兰克福动物园、丹麦哥本哈根动物园停留。作为二战后第一只到达欧洲大陆的大熊猫,姬姬每到一处,都受到了凯旋般的欢迎。在法兰克福动物园,姬姬的到来就吸引了意大利著名演员马塞洛·马斯楚安尼前来拜访。1958年9月26日,海尼·德默带着姬姬来到伦敦。因为财政危机,最初,伦敦动物园只打算让姬姬停留3个星期,但后来,在私营企业的协助下,伦敦动物园以1.2万英镑的价格买下姬姬,最终她成为该动物园的大明星。一直到1972年7月,姬姬因病客死他乡,享年18岁,它的遗体被制作成标本,收藏在伦敦的皇家自然博物馆里。
有趣的是,姬姬还曾重回苏联,不是“探亲”而是“相亲”。1959年,安安作为平平的配偶送到苏联,可惜平平虽然得到精心照料,但却无法适应莫斯科的环境,在那里生活了3年就去世了。1966年,首先是英国方面向莫斯科动物园提出建议,希望让两只独居的成年异性熊猫“交流一下感情”,苏联政府经过考虑后,同意了英方建议。
1966年3月,姬姬乘坐一架客机前往莫斯科,机身上印着“熊猫专机”几个英文单词,当飞机到达莫斯科机场时,这里已经有200多人在等待,其中包括英国驻苏大使、苏联文化部官员、动物园工作人员以及大量新闻记者。有一位记者在当天的报道中写道:“我曾经去过世界上的很多机场,但从没有任何一位元首或国王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但是这次“相亲”很不成功,两位熊猫见面后互无好感,还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所以只能作罢。1968年8月,安安又从莫斯科前往伦敦动物园与姬姬试亲,同居9个月后,还是无法产生爱的火花,最终不得不分开。姬姬去世两年后,安安也在莫斯科动物园去世。
“天哪!总理要送大熊猫给我们!”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西方各国与中国建交,大熊猫又担负起友好的使者重任。1973年9月,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大熊猫“黎黎”和“燕燕”落户巴黎文森动物园;1974年9月14日,大熊猫“佳佳”和“晶晶”抵达英国伦敦动物园;1978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第一次访华,中国政府赠送一对大熊猫“强强”和“绍绍”;1980年11月5日,西德总理施密特亲自来北京迎接大熊猫“宝宝”和“天天”⋯⋯而在这一系列的“熊猫外交”中,最轰动的要数1972年中国政府送给美国的一对大熊猫。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据时任外交部礼宾司国宾接待处处长唐龙彬回忆,中美双方在礼品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周恩来提名负责接待国宾的礼宾司司长韩叙准备,准备的礼品规格很高,有一件名贵的白玉提釉瓷瓶,一件杭州产的双面刺绣屏风,里面绣有龙凤,还有一件根据西方餐桌制作的绣花台布。在尼克松访华前,美方先后派了五六个先遣小组,唐龙彬回忆称,尼克松访华的先遣小组每次都会提到:“美国人民尤其是美国儿童太喜欢熊猫了,如果中国送我们一对熊猫的话,淳朴、天真、活泼又讨人喜欢,这跟美国送来的天鹅雕塑是一个很好的融合,也意味着中美两国关系将要迎来一个好的兆头。”而对于这些话,中方负责筹备礼品的人员都一字不落地如实写进报告,呈递给周总理。“写了好几次报告,周总理都没有给我们明确答复,只是说,先看着办吧。”
2月21日晚上,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为尼克松一行举行欢迎宴会,双方在北京厅交换礼品。次日上午,尼克松夫人按照行程去参观北京动物园熊猫馆。她对大熊猫喜欢得不得了,不断地夸赞。虽然有专门的摄影组跟随,但她还是用相机亲自为熊猫拍照,喂它们吃东西,临走时还依依不舍,不断称赞熊猫可爱。上街购物时,尼克松夫人和她的随从又买了一大堆熊猫玩具。唐龙彬感觉出,这是为了争取熊猫故意而为。事后,他向周总理反映了这一情况,当时总理没有明确表态。
本以为熊猫计划就此搁浅的尼克松一行人,在临行前的答谢晚宴上,却发生了出乎意料的一幕。据时任外交部美澳司(今美大司)美国处处长、亲身参与尼克松访华中方筹备第一线的老大使丁原洪回忆:“周恩来总理在招待尼克松的一个宴会上,把熊猫牌香烟递给尼克松夫人,问她:‘喜欢吗?’尼克松夫人说:‘不吸烟。’周总理就指着烟盒上的熊猫图说:‘喜欢这个吗?你们把两头麝香牛送给中国人民,北京动物园也送两只大熊猫给美国人民。’尼克松夫人一听,惊喜地对尼克松叫道:‘天哪!你听到吗?大熊猫!总理要送大熊猫给我们!’”
北京动物园当时有10只大熊猫,其中有几只已经年岁偏大。而挑选大熊猫的途径一是从北京动物园现有的大熊猫当中挑选,同时联系其他城市的动物园作为后备;二是派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前往四川的卧龙、宝兴等大熊猫的栖息地挑选。最终挑选出来的是已经在北京动物园生活了一年多的“玲玲”和“兴兴”。1972年4月16日,飞越了太平洋的大熊猫玲玲和兴兴顺利到达美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8000多名美国民众冒雨迎接。尼克松夫人也亲自出席了动物园熊猫馆的揭幕式。两只熊猫公开展示的第一天,就吸引了2万人排队参观。1972年也被美国民众称为“熊猫年”。
1972年11月5日,在东京上野动物园,人们正在参观中国赠送日本的两只大熊猫“兰兰”和“康康”
1972年9月25日,中日两国举行建交谈判,两国签署共同声明后,中国政府答应将宝兴大熊猫“兰兰”和“康康”赠送给日本人民。10月8日,当兰兰和康康乘坐的专机飞入日本领空时,几架日本航空自卫队战斗机立刻升空,护航到东京。在严密的警戒中,这对大熊猫由先导车开道直达上野动物园。经过一周的身体检查并适应了东京的秋风之后,才正式露面。日本报纸在报道这一盛况时,用了“等了一整夜,见面一分钟”的标题,计算出平均每人只能看30秒。
后“熊猫外交”时代
在1982年之前,中国的“熊猫外交”均是纯政治性的赠送模式。1982年,为响应保护濒危动物的全球号召,中国停止了向外国无偿赠送大熊猫的做法,大熊猫作为“国礼”的时代结束了,富有政治意味的赠送仅限于国内。如1999年中央政府赠送给香港特区的两只大熊猫“安安”和“佳佳”,2007年又赠送一对大熊猫“乐乐”和“盈盈”;2008年赠予台湾方面的两只大熊猫“团团”“圆圆”以及2010年向澳门赠送的一对大熊猫“开开”“心心”等。
从1957年到1982年的26年间,先后有苏联、朝鲜、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西班牙及墨西哥9个国家接受过来自中国的24只熊猫。而这24只大熊猫,现在仅有5只后代仍然健在,包括日本1只、墨西哥3只、德国1只,它们已加入外籍,所有权属所在国。
然而,1982年的停止赠送并没有阻挡熊猫出国的脚步。1984年,中国曾租借一对大熊猫到美国巡展3个月,动物园在短短两三个月内获得了千万美元的门票收益。从1984年到1988年的4年内,仅北美地区就有洛杉矶、旧金山等地方从中国租借到熊猫,此外日本、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德国、爱尔兰、墨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众多城市通过短期租借也从中国获得了熊猫。大熊猫巡展日益成为牟利手段,频繁的活动延误了大熊猫的繁殖。此后,中国逐渐停止以商业目的租借大熊猫的做法,代之以“大熊猫合作繁殖”的名义。
到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宣布禁止短期租赁熊猫,代之以合作研究的方式来获得熊猫。根据1975年的《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外国动物园只能以租借的方式,以科学研究交换的名义获得熊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中国动物园协会与国际动物保护机构经过两年磋商,达成了一项与国外开展合作研究的协议。协议主要内容包括,外国动物园可以从中国租借大熊猫进行合作研究,一对亚成体大熊猫的租借期通常为10年,承租的动物园每年支付100万美元的租借费,这些动物园饲养熊猫最大的支出是每年近100万美元的租用费。如果熊猫在出借期间生下幼仔,平均每年租金增加60万美元,4年后熊猫幼仔也要交还中国。倘若熊猫死亡,尸体也要归还中方。
2013年,大熊猫“大毛”和“二顺”由联邦快递公司的专机运抵加拿大多伦多,迅速成为当地最大的名人
1994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两只熊猫首次以“科研交流大使”的身份,旅居日本白浜山野生动物园。如今,已经先后与韩国、美国、德国、奥地利、泰国、西班牙、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新加坡、加拿大、比利时、马来西亚、荷兰等国家开展了大熊猫合作研究。
(参考资料:王文轩:《大熊猫在海外的生活》;杨程屹:《熊猫外交记》;汪永晨:《熊猫出国记》;高富华:《四川大熊猫“慰藉”英国大半个世纪》;邵铭煌:《抗战时期鲜为人知的“熊猫外交”》;家永真幸:《大熊猫是如何成为大熊猫的》等)
好 文 推 荐
刘华清说:“我抓航空母舰,我这辈子肯定用不上,我是为以后当海军司令的人在做准备。”
1952年至1953年冬春之交,新中国政坛发生一件盛事:“五马进京”,即五大行政区首脑调入中央任职,包括西南局书记邓小平、西北局书记习仲勋、东北局书记高岗、中南局书记邓子恢、华东局书记饶漱石,董必武称赞他们为“千里驹”。
在持续46天的雨花台战役中,多达30万太平军与仅有1万人的湘军交战,打死打伤湘军5000余人。但在付出万人伤亡的代价之后竟然未能打破湘军对天京的围困,这是怎么回事呢?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ID:gjrwls
长按关注